行至歲末,在經歷跌宕起伏的一年之后,又到冷靜下來思考來年的時節。
2015一年下來,上證50和創業板指數出現了巨大分化,上證50在經歷去年四季度的瘋狂之后,今年又重歸沉寂,年初至今(截至2015年12月18日,下同)指數下跌6.15%,而創業板指數經歷大起大落又大起之后,全年仍接近翻倍。從2013年至今的三年中,這兩個頗具代表性的指數就一直呈現此消彼長的態勢,當然總體來看,這三年無疑是創業板的大牛市,三年指數漲幅296.47%,而上證50指數的漲幅僅有30.42%。從驅動股價的三個要素(企業盈利、利率、風險偏好)來看,企業盈利的快速增長(內生+外延)和風險偏好的不斷攀升是驅動創業板三年大牛市的重要因素。
郭堃,泓德戰略轉型股票基金基金經理。中國人民大學金融學碩士。曾任陽光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行業研究部新能源&家電行業分析師、制造業研究組組長,對高端裝備制造、新興消費、互聯網+等經濟轉型期崛起的新興產業和相關公司有深入研究。
筆者認為,新的一年如果沒有重大經濟政策刺激,A股的整體性機會不會太明顯,且市場風格更趨于均衡。就企業盈利而言,盡管從今年前三個季度來看,創業板上市公司的盈利增長仍然領先,但市場對創業板公司的盈利預期同樣很高,如果不考慮外延并購的話,其內生增長實際上大多低于預期;對風險偏好而言,創業板目前的高估值體現了市場極高的風險偏好,而風險偏好是三要素中最為脆弱的,新一年中風險偏好未必是能推動創業板繼續上行的因素。
在明年股市難有整體性機會,風格趨于均衡的情況下,投資機會將會更結構性的聚焦于某些細分板塊或領域。筆者比較看好以下幾個趨勢:
第一是某些業績確定高增長的板塊。類似今年的鋰動力電池產業鏈,行業整體受益于新能源汽車的爆發式增長,動力電池設備、上游材料(正極、負極、電解液、隔膜)和動力電池(電芯、pack)全產業鏈均取得了超高速增長,這也是今年A股最亮眼的板塊之一。明年市場依然預期新能源車在專用車和乘用車的引領下繼續保持高增長,不過鋰電池板塊的投資機會將明顯減弱。首先需求端的增長彈性在下降,作為國內新能源車應用市場的爆發年,單年差不多3倍的增幅將一去不復返,明年若達到50萬輛,增速也將下降到40%左右;其次,供給端的產能釋放也將對產業鏈的盈利能力形成壓力;第三,2015年股價透支較為嚴重。但相應的,筆者看好明年充電樁板塊的投資機會,一個很簡單的邏輯,到明年底國內新能源車的保有量將接近100萬輛,而車的發展顯然要快于基礎設施的發展,2016年充電樁建設肯定要提速,政府主導和民間投資會同時發力,這個細分領域明年有望看到整體性的業績快速增長。
第二是細分領域信息化。很多領域的投資在降速,但信息化是個趨勢,同時信息化有可能帶來運營模式的變遷。除了今年很熱鬧的工業制造信息化(或者說工業互聯網)之外,筆者很看好鐵路信息化和電力信息化。前者有很大的存量市場空間,現在國內企業做的主要還是狹窄得多的增量市場;后者可能發生很多模式上的變化,比如能源互聯網等。
第三是高端制造的進口替代。中國的進口替代已經進入一個新的階段,組裝和簡單零部件的替代已經基本完成,正在實現替代的則開始趨向基礎材料/元器件和核心零部件,這代表的是中國制造開始由大及強。這類產品的特點是產品延展性強、下游應用廣、技術壁壘高,而這類公司相比傳統(組裝型)制造業而言,其特點則是資產結構更好、研發投入大。從二級市場投資而言,這類公司的持續成長能力和業績彈性顯然要強于之前多倚仗投資驅動的組裝類制造企業。
第四是主題性機會,看好智能駕駛。國內外以及產業內外巨頭開始構建生態圈,產品開始逐漸落地,體現在業績上尚需時日都是主題投資的最佳要素。相比更虛無縹緲的一些概念,智能汽車的落地能力顯然要強很多,但要從上市公司業績上反映出來又為時尚早,明年智能駕駛的主題性機會值得關注。
總體而言,明年市場整體的賺錢效應或許不會像前三年那么明顯,對于細分領域的深入研究和把握才是制勝之匙。
|
關閉本頁 打印本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