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泛資管時代下,綜合經營和全資產經營成為越來越多機構的必然選擇,保險機構在其中也不例外。背靠保險機構在營銷渠道和投資管理上具備的獨特優勢,保險系公募基金自2013年在市場上嶄露頭角后,如今已不容小覷。
不過,保險系公募基金從“破殼而出”到“振翅高飛”這一過程中,也引來了不少非議,諸如缺乏養老金、社保資金等長期資金的支持,在權益類投研上存在短板,以及不及其他基金公司的投資能力等。
那么,在資本市場持續波動、去杠桿加速推進的投資環境下,作為后起之秀的保險系公募究竟面臨著怎樣的生存機遇和挑戰?又如何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帶著上述疑問,上海證券報記者近日專訪了泓德基金總經理王德曉。
權益類投資理念差異
2015年3月,首家由自然人作為大股東發起設立的公募基金管理公司——泓德基金正式成立。成立不到一年,泓德基金便開始盈利,打破了非銀行系新基金公司成立前三年基本虧損的魔咒。而擁有18年保險投資經歷的“老兵”王德曉正是泓德基金的第一大股東,持股占比26%;另有陽光保險持股25%,是另一重要股東。
一直以來,市場上對保險系公募的認知停留在:延續母公司資產久期配置優勢,在大類資產配置方面擁有較好的投資能力,而在權益類投資上則略顯乏力。在王德曉看來,實際并非如此。他說,2005年保監會放閘險資投資股票,在公募基金開展投資業務的同期,保險業也已開啟了專業化投資的大門,不僅在固定收益類和大類資產配置方面,在權益類投資方面也愈加成熟。
“保險公司做權益類基金實際上并不存在劣勢,差異在于,基金公司更強調收益高,而保險公司更強調收益風險的匹配,即風險收益。”王德曉表示。
王德曉道出此番話并非無事實根據。從他個人經歷來看,自2005年險資可投資股票開始,他在華泰保險資管就開始建立股票投資隊伍,至今已12年,無論是在研究水平、投資水平還是在理念的建立上,都有一個很好的積累。
而從保險系公募基金來看,泓德基金已在實踐中展現出了權益類投資的非凡之處。據WIND數據統計,泓德基金旗下成立滿6個月的產品,2016年當年全部取得了正回報。而在銀河證券發布的2016年全年基金管理人股票投資主動管理能力綜合評價報告中,泓德基金以6.06%的平均收益在95家基金公司中位列第三。
客源漸寬 機構占比超九成
數據顯示,泓德基金的機構客戶占比在90%以上,其中,又以保險公司為主。“每個投資者的風險偏好不盡相同,所以基金管理人也肩負著兩大責任:一是做好投資,二是把合適的產品賣給合適的持有人。”王德曉強調。
在做產品銷售時,王德曉表示,一定要跟客戶做好充分溝通,了解客戶需求,“銷售適當性原則”非常重要,只有這樣,客戶才能買到適合自己的產品,基金公司也才能得到客戶認可。
此外,2016年,泓德基金積極拓展銷售渠道,除了傳統的直銷渠道外,還與銀行、券商、第三方銷售等代銷機構開展合作。截至2016年年底,泓德基金共與7家銀行、13家券商、18家第三方銷售機構簽署了銷售服務協議,極大拓寬了銷售渠道。
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年底,泓德基金客戶總數為64562戶,其中自然人客戶63773戶,與2015年年底的23254戶相比,增長174%;機構客戶789戶,2015年底的282戶相比,增長179%。
規模次之而投資能力為先
據中國基金業協會統計,截至2016年年底,我國各類公募基金總規模達到了9.17萬億元。但在王德曉來看,規模并不是全部,從大到強之間隔著的其實是投資管理能力。
據了解,泓德基金的投資理念更強調自下而上、深入研究、優選個股,而不是根據行業輪動及風格轉化進行投資。泓德旗下基金的主流投資,偏向于新興產業的穩定成長性企業,尤其是科技類企業。
在產品線布局上,泓德基金堅持均衡發展的思路,在權益、固收方面同時發力。目前該公司公募產品線已覆蓋貨幣型、債券型、混合型、股票型等產品,初步形成了風險偏好從低到高的產品線布局。
此外,王德曉表示,基金公司是以人為核心價值的公司,而不是資本為核心的公司,公司管理體制的核心是要把優秀的人吸引進來,以提升公司的競爭力。因此,在人才隊伍建設方面,公司以打造基金事業部作為核心,把市場機制引入到企業內部管理,利潤獨立核算,通過長效的利益共享及約束機制吸引優秀人才加盟,從而打造出業務過硬、創新能力強的專業化團隊。
|
關閉本頁 打印本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