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證監會各派出機構,各交易所,各下屬單位,各協會,會內各司局:
近年來,證券基金經營機構(以下簡稱行業機構或機構)穩步發展,成為我國資本市場乃至金融體系的重要中介力量,在服務實體經濟、國家戰略、居民財富管理等方面作用日益增強,守住了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但對標中國特色現代金融體系,行業機構經營理念有偏差、功能發揮不充分、治理水平待強化、合規意識和水平不高等問題仍較為突出,證券基金行業監管效能有待進一步提高。為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和中央金融工作會議精神,圍繞強化監管、防控風險、加快推進建設一流投資銀行和投資機構,制定本意見。
一、總體要求
力爭通過5年左右時間,基本形成“教科書式”的監管模式和行業標準,行業機構定位得到校正、功能發揮更加有效、經營理念更加穩健、發展模式更加集約、公司治理更加健全、合規風控更加自覺、行業生態持續優化,推動形成10家左右優質頭部機構引領行業高質量發展的態勢。到2035年,機構監管體系完備有效,行業機構治理水平全面提高,行業作為直接融資“服務商”、資本市場“看門人”、社會財富“管理者”的功能得到更為充分的發揮;形成2至3家具備國際競爭力與市場引領力的投資銀行和投資機構,力爭在戰略能力、專業水平、公司治理、合規風控、人才隊伍、行業文化等方面居于國際前列。到本世紀中葉,形成綜合實力和國際影響力全球領先的現代化證券基金行業,為中國式現代化和金融強國建設提供有力支撐。
二、校正行業機構定位
(一)牢固樹立大局意識。督促行業機構強化使命感、責任心,成為促進資本市場健康穩定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力量。推動行業機構切實加強黨的領導,充分發揮黨組織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實的關鍵作用,把黨的領導落實到決策、執行、監督各環節。督促行業機構端正經營理念、校正定位偏差,把功能性放在首要位置,堅持以客戶為中心,切實履行信義義務,始終踐行金融報國、金融為民的發展理念,正確處理好功能性和盈利性關系,引導股東單位在機構經營考核中顯著加大功能性考核的權重。
(二)督促實現高質量發展。引導行業機構堅持功能型、集約型、專業化、特色化發展方向。督促行業機構專注主業、優化供給、提高價值創造能力,形成適合各類投資者需求的多樣化金融產品和服務體系,落實好科技、綠色、普惠、養老、數字金融等“五篇大文章”的戰略布局。督促行業機構合規穩健經營,審慎開展高資本消耗型業務,合理確定融資規模和時機,嚴格規范資金用途,提升資金使用效率。堅守業務本源、穩慎推進業務創新,確保組織架構設置、業務發展與合規風控水平、專業能力相匹配。適度拓寬優質機構資本空間,支持頭部機構通過并購重組、組織創新等方式做優做強;鼓勵中小機構差異化發展、特色化經營,結合股東特點、區域優勢、人才儲備等資源稟賦和專業能力做精做細。
三、夯實合規風控基礎
(三)提高公司治理效能。推動行業機構建立股權結構清晰、組織架構精簡、職責邊界明確、信息披露健全、激勵約束合理、內控制衡有效、職業道德良好的公司治理架構,健全組織架構運行機制。壓實機構股權管理主體責任,完善關聯交易管理等利益沖突防范機制。嚴厲打擊股東和實際控制人不當干預、占用資金等侵害機構及投資者利益的不法行為。引導上市證券公司在規范公司治理等方面發揮標桿示范作用。
(四)加強合規風控建設。強化日常監管、現場檢查和執法問責,督促行業機構樹牢“合規創造價值”理念,堅持“看不清管不住則不展業”,落實全面風險管理與全員合規管理要求,縱向覆蓋境內外各級子公司及分支機構,橫向覆蓋各類業務、場景及人員,實現母子公司全業務鏈條“垂直”一體化管控。引導行業機構加大合規風控人才和技術系統建設力度,提高合規風控考核權重。進一步發揮內外部審計監督作用,提升業務運作規范化水平。
(五)深化金融科技應用。督促行業機構建立健全與金融科技應用水平相適應的信息科技治理架構和考核機制。鼓勵加大信息科技投入,提升自研能力與重要信息系統的自主可控水平。督導加強信息系統與數據安全管理,定期開展壓力測試及應急演練。加強行業基礎設施建設,建立健全行業通行的數據使用技術標準框架,強化關鍵信息基礎設施安全保護。
四、優化行業發展生態
(六)深入開展中國特色金融文化建設。督促行業機構及從業人員大力弘揚和踐行“誠實守信,不逾越底線;以義取利,不唯利是圖;穩健審慎,不急功近利;守正創新,不脫實向虛;依法合規,不胡作非為”的中國特色金融文化。堅決糾治拜金主義、奢靡享樂、急功近利、“炫富”等不良風氣,堅決破除“例外論”“精英論”“特殊論”等錯誤論調。壓實行業機構文化建設主體責任,強化監督問責。不斷完善行業文化評估機制,強化正面典型示范作用與反面案例警示教育。
(七)加強從業人員管理。督促行業機構切實加強從業人員管理,嚴把任職“入口關”,突出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和個人品德,引導從業人員珍惜職業聲譽、恪守職業道德,推動培養德才兼備的金融人才隊伍。完善從業人員執業行為基本規范和操守準則,建立健全從業人員分類名單制度和執業聲譽管理機制。完善處罰信息公示通報、健全從業人員誠信檔案應用、強化入職任職審查等機制,依法嚴格限制違法違規人員“帶病流動”,堅決懲戒、出清違法違規和行為嚴重失范的從業人員。配合相關主管部門持續完善行業機構薪酬管理制度。
(八)加強廉潔從業監管。推動行業廉潔從業文化建設,持續完善廉潔從業監管規則,督促行業機構完善廉潔從業風險防控機制。針對注冊制下“圍獵”監管、不當入股等廉潔從業突出問題,加強問責懲治,形成有效震懾。建立行賄懲戒長效機制,大力整治各類謀取、輸送不正當利益行為。不斷強化防范證券基金領域政商“旋轉門”的制度執行、懲戒震懾和長效機制。
(九)營造良好外部環境。引導行業機構充分利用專業優勢,主動加大對國家宏觀產業政策和資本市場的宣傳解讀力度。引導做好廣大投資者的溝通工作,建立媒體溝通長效機制,穩定投資者預期,提振投資者信心,重視并有效回應市場和投資者關切。引導行業機構積極履行社會責任,踐行普惠金融,樹立良好社會形象。
五、促進行業功能發揮
(十)維護市場穩定健康運行。督促行業機構規范自身交易行為,注重把握長期大勢,強化逆周期布局,強化投資行為穩定性,更好發揮維護市場穩定健康運行的主力軍作用。壓實證券公司交易管理職責,提升不同類型投資者交易公平性,維護正常交易秩序。發揮證券公司交易主渠道綜合優勢,加大服務中長期資金入市力度,有效管控客戶異常交易。有效發揮行業機構作為經紀商、交易商、專業機構投資者、財富管理者的積極作用,維護和提升市場運行的內在穩定性。
(十一)促進提高專業能力。嚴格落實“申報即擔責”要求,建立健全執業負面清單和誠信檔案管理制度,進一步壓實投行“看門人”責任。督促證券公司健全投行內控體系,提升價值發現能力,加強項目甄別、估值定價、保薦承銷能力建設。強化公募基金投研核心能力建設,完善投研能力評價指標體系,摒棄明星基金經理現象,強化“平臺型、團隊制、一體化、多策略”投研體系建設。督促提高行業機構風險管理能力,堅持在市場化法治化軌道上穩慎開展業務創新。支持聚焦主業有序設立專業子公司,更好服務實體經濟與居民財富管理。強化行業機構產品與投資者服務能力建設,提升服務的適配性。
(十二)提升服務中長期資金能力。構建長期資金、資本市場與實體經濟協同發展的良性機制。加快引入各類中長期資金,積極推動健全有利于中長期投資行為的考核、投資賬戶等制度,支持行業機構推出更多匹配中長期資金需求的產品與服務,持續推動壯大社?;?、基本養老金、年金等各類養老金專業投資管理人隊伍,培育更多耐心資本。提升上市公司投資吸引力,打造長期資金“愿意來、留得住”的基礎投資環境。
(十三)提升投資者長期回報。督促行業機構強化服務理念,持續優化投資者服務,嚴格落實投資者適當性制度,健全投資者保護機制,切實提高投資者獲得感和滿意度,持續維護好社會公眾對行業的信任與信心。聚焦投資者長期回報,健全基金投資管理與銷售考核及評價機制。強化管理人、高管及基金經理與投資者的利益綁定機制,做好投資者服務和陪伴。扎實推進公募基金行業費率改革,穩步降低行業綜合費率水平。持續優化基金行業銷售生態,督促基金管理人、銷售機構加大逆周期布局力度。
(十四)助力推進高水平開放。統籌開放與安全,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并重,穩步擴大制度型開放,支持符合條件的外資機構在境內設立機構。有序推進“基金互認”“ETF互掛”“跨境理財通”等跨境互聯互通業務試點,研究探索推進跨境經紀業務試點。支持證券公司通過投融資、財務顧問、跨境并購等專業服務助力中資企業“走出去”,積極服務企業跨境投融資便利化。
六、全面強化監管執法
(十五)全面深化監管理念。堅持“橫向到邊、縱向到底”,依法將各類證券基金活動全部納入監管。健全行業機構分類監管體系,突出“扶優限劣”。圍繞“五大監管”要求,堅持問題導向,加大對公司治理、關聯交易、投行業務、創新業務、境內外子公司及分支機構、異地經營等領域監管力度。
(十六)健全監管制度體系。針對監管短板,以案為鑒,舉一反三,遠近結合,加快完善規則制度,形成系統權威、簡明清晰、實用有效的三大基礎制度體系,持續完善行業機構與人員規則體系(股權管理、公司治理、合規風控、人員管理、薪酬管理、子公司管理等)、業務規則體系(經紀、投行、資管、咨詢、兩融、衍生品等)以及監管規范制度體系(規則制定、許可實施、監管措施、分類監管、監管協作、問責追責等)。
(十七)提升監管能力手段。全面提升對場外衍生品等重點業務的監管,加強對底層資產、資金流向、杠桿水平的看穿式監管。根據市場情況加大對融資融券等業務的逆周期調節力度。強化科技賦能,打造以機構監管信息系統為主體、各類機構畫像及現場檢查小工具為輔助的智慧監管體系。不斷健全機構自治、股東管理、行業自律、行政監管、行業主管、司法懲戒協同治理的制度體系,強化與相關部委和地方黨委政府的信息共享與協同聯動。
(十八)加大監管執法力度。落實監管“長牙帶刺”、有棱有角,依法嚴懲行業機構及從業人員利益輸送、違規融資、不公平對待、誤導銷售、惡性競爭以及為監管套利、繞道減持、內幕交易提供通道服務等違法違規行為。保持監管執法高壓態勢,堅持機構罰和個人罰、經濟罰和資格罰、監管問責和自律懲戒并重,強化全鏈條問責,對無視、損害公眾投資者利益的機構與個人依法堅決予以嚴厲打擊。加強行業機構股東、業務準入管理,完善高管人員任職條件與備案管理制度。全面強化對入股資金、股東及其關聯方的穿透識別與監管。
七、防范化解金融風險
(十九)加強風險監測防范。落實風險早識別、早預警、早暴露、早處置原則,建立健全覆蓋行業機構境內外、場內外、線上線下全部業務的全景式、穿透式監測體系,及時識別并有效管控風險機構和產品,對重點機構及時實施審慎監管、貼身監管。強化跨市場跨行業跨境風險識別。持續健全以凈資本和流動性為核心的風控指標體系,完善常態化壓力測試機制。健全具有硬約束的風險早期糾正機制。
(二十)健全多層次流動性支持機制。壓實行業機構及股東主體責任。發揮好行業基金、風險準備金在流動性支持、提升行業抗風險能力的功能作用。研究建立公募基金托管人授信機制、提升流動性風險管理能力。支持頭部機構在暢通非銀機構流動性傳導方面積極發揮作用。
(二十一)及時穩妥處置風險機構。按照“穩定大局、統籌協調、分類施策、精準拆彈”基本方針,把握好權和責、快和穩、防和滅的關系,堅持市場化法治化原則,綜合運用兼并重組、司法重整、破產清算等措施穩妥處置風險機構,強化對股東、實際控制人等責任主體的追責問責。
八、抓好監管隊伍建設
(二十二)提升干部“政治三力”。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資本市場的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以堅決貫徹黨中央決策部署、扎實做好行業機構監管工作踐行堅持“兩個確立”、做到“兩個維護”,強化政治機關意識,胸懷“國之大者”,堅守監管的政治性、人民性。
(二十三)提高履職本領素質。堅持政治過硬、能力過硬、作風過硬標準,加強理想信念教育,強化思想淬煉、政治歷練、實踐鍛煉、專業訓練,堅持謙虛謹慎、求真務實、敢作善為、真抓實干,提高抓落實的本領,扎實開展調查研究,主動傾聽市場各方意見建議,加強學習、更新知識體系、補齊能力短板。
(二十四)推進全面從嚴治黨。堅持刀刃向內、自我革命,主動接受紀檢巡視審計監督,堅定不移深入推進黨風廉政建設與反腐敗斗爭。持續深入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深入糾治“四風”,加強重點崗位監督;著力健全“三不腐”的制度機制,完善公權力規范運行機制,持續推進陽光審批、透明監管、規范執法、廉潔用權。
(二十五)健全監管問責機制。對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及會黨委決策部署不力,監管失職瀆職、風險處置不力、隱瞞不報以及造成重大損失、嚴重后果、惡劣影響的嚴肅問責,對重大問題終身追責,堅持失責必問、問責必嚴。加強與紀檢監察、巡視審計、組織、財會、司法機關等溝通協作,嚴防道德風險和處置風險的風險,一體推進金融腐敗懲治和金融風險防控。
中國證監會
2024年3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