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浩成是一名成長股投資風格基金經理,“我的組合管理的整體思路是在自己的優勢領域里做出阿爾法,在其它領域做些配置,即使是消費、醫藥板塊,我也會瞄準相對成長的方向,使整個組合呈現出一個比較鮮明的成長風格。”
具體來看,其選股框架主要圍繞兩大方向。
其一是高成長方向:未來有望長期維持高增長的大賽道,結合優秀的企業家,基本上是誕生大市值公司的必備條件。如新能源(電動車、光伏)、智能駕駛、創新藥、消費升級等方向。
其二是周期成長方向:中游制造、化工、航空、自動化等,行業自身有周期波動,但發現一些優質公司有通過自身努力實現二次或多次成長的潛力,景氣低谷,價格較低,反而是積極研究和布局的窗口。
他擅長制造業和科技領域的投資,管理的第一只基金正是一只制造業基金。而在管理這只產品任職期內(2018年初至2020年中)恰好橫跨制造業景氣度波動向下的一個完整周期。統計數據顯示,于浩成任職期回報率為50.90%,而同期上證綜指累計下跌14.25%。(注:數據來源Wind;數據統計時間為20180119—20200624,于浩成擔任中歐先進制造股票型基金基金經理時間為20180119—20200624。)
2020年下半年,他加入泓德基金,2021年1月21日開始單獨管理泓德泓匯混合基金,截至12月17日,該產品今年以來的收益為8.96%。(注:數據來源Wind;數據統計時間截至20211217)
1、半導體工程師出身的基金經理
2019年以來,半導體等科技制造業成為了市場追逐的主要熱門賽道,而不太為人所知的是,于浩成是一名由半導體設備工程師轉型而來的基金經理。
據了解,作為半導體設備工程師,于浩成曾經在Brooks automation和北方華創(原北方微電子)工作了2年,2012年正式進入資管行業成為了陽光保險資管的研究員,2015年7月加入了中歐基金,研究機械、汽車、新能源等行業。
2018年1月19日,中歐先進制造股票基金發行成立,于浩成單獨管理,主要投資向科技和制造業:機械、電動車、新能源、電子等泛制造行業。
隨后的2019年,該基金獲得了49.03%的收益。而在2年多的任期內,他累計為中歐先進制造股票A帶來了50.90%的回報,相比同期上證綜指的超額收益超過了65%。
實際上,于浩成的成長股投資風格,也明顯的反應在基金的后期業績中,特別是2020年3月24日疫情帶來的市場波動到他6月24日離職期間,中歐先進制造的收益達到37.93%,明顯超過申萬制造指數的15.81%和同期普通股票型基金指數27.19%的漲幅。(數據來源:WIND)
值得一提的是,2020年下半年隨著新能源和光伏等制造業的風口爆發,投資于制造業的諸多基金獲得了不菲的收益,而中歐先進制造股票A最終的全年收益超過了120%。錯過了下半年的風口,使得于浩成的任期總收益從絕對數值上看,很難立即吸引投資者的注意。
2、在自下而上選股上,加入了中觀視角
離開中歐基金后,于浩成選擇加入泓德基金---國內首家專業人士發起的基金管理公司,同時近幾年發展最快的基金公司之一,成立五年,截至2020年年末資產管理總規模1442.27億元,其中公募非貨管理規模為1164.54億元。
2021年1月4日,他開始參與管理基金,和其同事一起管理泓德睿澤混合型基金;1月21日,又參與了泓德泓匯混合型基金的管理,并于20天后即2021年2月10日,開始單獨管理泓德泓匯混合型基金,該基金也是于浩成在泓德基金單獨管理的唯一一只基金,截至12月17日,該基金今年以來的收益為8.96%。
“來到泓德以后,用了近一年的時間將視野放到一個全行業基金的管理中,并經歷了一個從做加法到減法的過程。一段時間以后,我想每個人的投資還是要回到自己最優勢的領域,而我的優勢領域就是制造業和科技。而對于自己不太擅長的領域如消費、醫療,在投資的倉位上會有所控制,會去選一些獨特的、差異性的公司。”
除了投資范圍上的重新調整后,已經融入了泓德基金的于浩成還談到了投資方法上的變化:基于公司自下而上選擇優秀公司的基礎,增加了中觀視角。
“我們公司總體的理念是自下而上選優秀的公司,而我想在這個基礎上加入一個中觀的視角,去增加對一個產業的認知。”于浩成說,很多產業鏈里按照自下而上的理念,我們只會買入一個公司,但其實在一個產業里鏈條是非常多的,特別是當一個產業在未來兩三年的時間里都有比較好的表現時,倘若沒有中觀的視角,可能無法跟上產業技術更新的速度和產業周期的發展。
3、最喜歡投的兩類公司
正式基于中觀的視角,于浩成將自己的投資方向聚焦到兩類公司:新興成長和周期成長。
他說,公司發展都呈現一定周期性,有的周期波動大(制造、科技),有的波動小(消費、醫藥),有的體現景氣周期,有的體現產品創新周期,但最終優秀公司都是螺旋式成長曲線。按照行業或公司發展曲線,分為四類:價值(穩定增長,類分紅)、成長(快速成長)、周期成長、周期。
“公司分類可能是動態變化的,相互之間的轉變往往帶來收益或是風險。基于中觀的產業研判,我在面對所有公司和個股的時候,只會去投新興成長和周期成長兩類公司。”
于浩成認為,新興成長類公司,由于空間大,處于早期,不論中間經歷什么波動,都會保留一些倉位。“擇時并不那么重要,明確市場空間與競爭格局下會長期持有。在行業貝塔機會沒顯現時,堅持精選阿爾法;對于成長投資,播種階段是一定要去經歷的,不然很難完整獲得產業發展的紅利。”
而對于周期成長,他表示需要研判行業的景氣周期位置,在周期(β)中找成長(α )變量。操作上,需要做一定的逆向投資。
“在選股框架中我會優先考慮成長性和盈利質量。”于浩成說,真正能夠穿越周期的成長公司是非常稀缺的,我們把以上兩類公司放在一起,至少在組合的管理上呈現出這兩方面的風格,組合的波動就不會那么大。
4、繼續追求高成長和高ROE
眼下,疫情再度出現反復,這又會給市場帶來怎樣的影響?
“在疫情反復的情況下,中國一定是控制得最好的,在這種情況下科技和制造會表現得非常強。今年已經比較明顯,海外供給跟不上的情況下,一些國內中低端芯片企業迎來了機會、業績爆棚。 ”
同時于浩成還表示,地產投資可能還沒到最好的階段,但只要市場是有效的,確定性提升,大家愿意給出高估值,地產大概率會變成穩健的價值股。
此外,PPI大概率趨于見頂,前期大宗商品漲價較多,對中下游企業擠壓得比較厲害,未來這種情況肯定是會改善的,“中游制造業包括家電、汽車都會迎來較大的改善。”
對于未來三年的投資,于浩成明確的表示,投資目標還是追求高成長性、高 ROE 和適當高一些的PE。成長性高、盈利質量好的公司,會在估值上付出一定的溢價,但不能太高。另一方面,我們也會在組合中找一些周期成長處于底部的,或是找一些別人沒發現的次新股,來拉低組合的整體估值,抬高潛在的回報率。同時在熊市當中也會比較抗跌。
“組合管理上,首先我會在新興成長和周期成長兩類之間做一些調整。在新興成長中尋找新的方向,如果沒有可能會降低新興成長的整體比例,往周期成長偏重。”,同時,在新興成長以及周期成長內部,我也會對個股市場空間、競爭力、管理層、估值等進行比較和調整,整體通過橫向與縱向兩個維度對組合進行動態跟蹤及調整,追求投資組合最佳風險收益比。
|
關閉本頁 打印本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