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A股市場的“一九分化”使量化基金的業績整體“入冬”,進入2018年,量化產品的業績有所好轉。后市何去何從?是否有良好的投資機會?記者就此采訪了泓德泓益量化混合基金經理蘇昌景,他認為就量化投資而言,2018或是個“豐年”,需要把握當下的好時機。
蘇昌景認為,2017年量化投資的部分失效有市場風格單一和波動率低兩方面的因素,但今年這兩方面都有改變,公司市值的大與小已經不構成取得收益的關鍵因素,而是更多聚焦公司基本面,通過盈利狀況及合理估值來創造超額收益。
蘇昌景表示,每家基金公司做量化投資的時候,從方法論來說幾乎無差別,差異體現在投資理念方面。而隨著A股市場逐步走向成熟,量化策略也應與時俱進,向著投資本源靠攏。“泓德更堅持自己對市場的理解。2015至2016年期間,很多量化產品通過在小盤股充分暴露來獲得好收益,這是一個好的策略,但我們并沒有采用。我們只選基本面可以解釋的樣本,這是基于對市場長遠發展的判斷所做的決策。”
“熱炒垃圾股的風潮已經一去不再來,而未來最牛的公司都會登陸A股市場。我們的量化策略是希望在好公司里做一個中長期的刻畫,從源頭回避踩雷,畢竟模型不可知的風險很多。”蘇昌景補充道。“過去幾年量化基金創造了很好的收益,但就收益進行業績歸因的話,可能有些并不是來自于一個可以持續的因素,而是A股市場階段性特點所帶來的。經過2017年的挫折,大家認識到回歸“股票投資”本質是非常重要的:即股票組合的收益可以被公司的利潤增長和股票的估值變動來解釋,前者來自于基本面,后者來自于博弈。”
在蘇昌景看來,量化投資和主動投資一樣,基金經理都需要不斷地學習進而提升對投資的認知,只不過主動投資基金經理反映在階段性觀點的變化上,而量化投資基金經理反映在自己設計的模型中。“因子分很多類,A股市場如果做簡單的數據回溯,肯定量價因子最有效,但理性告訴我們這種有效性未必可持續,我們的模型對大小市值和行業因子的暴露都有所把控,希望由此取得更加平穩可期的超額收益。”截至2018年4月9日,由蘇昌景所管理的泓德泓益量化混合目前規模近5億,成立以來總回報高達21.50%,年化收益率為10.47%,部分實現了穿越牛熊,將理念灌注到為投資者創造的收益當中。
“目前我管理產品業績基準指數的權益部分選取的是中證800指數,日常投資管理過程中我都會比照中證800的風險收益特征構建投資組合,中證800指數的投資風格更均衡也更能滿足投資者中長期的需求。量化作為分散化的投資方式,業績很難短時間內爆發,但時間是量化投資的朋友,時間會證明它的價值。”蘇昌景表示。
|
關閉本頁 打印本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