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A股市場的結構性行情充分演繹,疊加我國內外部環境也在發生眾多變化,促進了中國具備國際優勢產業的發展。大量處于成長期的企業逐漸壯大,增長潛力得到充分的體現,為投資者帶來了更多的選擇機會。
在結束七年的理工科生涯后,我開始踏足基金行業,迄今已有十五年的從業時間。我很榮幸能夠站在中國基金行業20周年這樣一個特殊的時點,來和投資者分享自己多年從業經歷中的一些感受,并且談談我個人對于投資的理解和看法。我認為,做投資和做任何事情一樣,它沒有捷徑,重在積累,所有過去的經歷,都會在你的投資行為中得到印證。
投射到我自己的身上,因為我是理工科背景出身,一直覺得理科是用來認識世界的,工科則更強調技術與應用,這樣的背景使得我在做調研時更易于理解生產技術;也使我在如何挑選個股的問題上,可以進行純粹的理性判斷;當然也使我在投資風格上,更加偏好于新興、成長相關的領域,尤其是“低估值保護下的成長股”。
我們知道,“成長性”往往是隱性的,它隱含在企業經營的方方面面,內外部環境,行業變化、市場格局、管理團隊都非常重要,因此,在選擇企業的時候,需要特別重視對這些因素的考察,通過深入調研篩選出團隊經營管理能力強、成長性較好的公司。“成長性”的另一層含義是生命力,好的成長股投資往往是最具生命力的投資,在投資工作中,我們常常花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去尋找新的方向、發現新的投資標的,從而保持了整個組合旺盛的生命力。
這些年來,A股市場的結構性行情充分演繹,不論是2016年以來泡沫的退去,還是去年的價值白馬行情,都讓“真成長“變得彌足珍貴。
歷史的經驗告訴我們,買市面上最熱的主題是非常危險的,不論公司的基本面如何,很多時候它的價格都已經透支了未來的發展,作為一個個體公司,這完全有可能實現,但是如果組合中全是這樣的標的,那就是極其危險的。因此,一個有效的投資,與其所處的位置緊密相關,選擇“低估值保護”,是很有必要的。
“低估值保護”需要關注盈利增值和估值的匹配,對此,在挑選股票時,我們堅持兩個主要的標準:一是市場對于這個領域的研究不夠深入和透徹,二是市場的誤判或誤解。估值不僅僅是市盈率的概念,在企業經營初期,一般市盈率都會比較高,但是優秀的企業經過幾年經營,它的利潤會充分釋放出來,企業的市盈率也會快速下降。而這個過程中,有些企業經營周期會拉得比較長,這就需要在投資的過程中仔細甄別。
放眼當前市場,我們看到,內外部環境的諸多變化對于A股市場帶來了不小的挑戰。從內部環境來看,中國經濟正在經歷一輪前所未有的長期的去杠桿,當前去杠桿政策的重心已由“金融去杠桿”切換至“實體去杠桿”,重點清理房地產企業和僵實企業的債務。從中,我們至少可以窺見中國經濟結構調整的方向,這種調整方向會讓資源配置更加合理和高效,那些基本面良好,有盈利支撐且長期成長空間較大的企業也將從中獲益。
從外部環境來看,愈演愈烈的中美貿易戰短期內給中國經濟提出了挑戰,但這40年的改革開放,中國經濟轉型的思路已非常明顯,貿易戰的打響反而給國內企業提供了很好的反思機會,發展高質量的經濟已成題中應有之意。2017年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制定了2018年重要的戰略目標:“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要推進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轉變,中國速度向中國質量轉變,制造大國向制造強國轉變。深化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重點在“破”、“立”、“降”上下功夫。鼓勵創新和研發已經成為中國經濟長期的發展方向,而這,也在人工智能、醫藥、新能源等產業得到了清晰的體現。特別是在最近一輪調整當中,一部分代表未來技術方向且企業盈利狀況較好的企業已經明顯走出了自己的獨立行情。
經過多年的發展,中國其實已經形成了一批具備國際比較優勢的產業,市場化的運行機制、龐大的市場機會、顯著的人力資源和綜合成本優勢為其帶來了巨大的發展空間,大量處于成長期的企業上市為投資者貢獻了更多的選擇機會,如面向智能制造的裝備領域、新材料、汽車電子和無人駕駛、醫藥和醫療服務等,這些領域的上市公司已經表現出了巨大的增長潛力,其經營質量不斷改善,企業創新不斷發生,產業的突破發展也將為投資者帶來十分可觀的投資機會。
從業多年,應該說這些年的感受尤為強烈。A股市場發生了不少新的變化,包括金融去杠桿,也包括大量業績不好,市值小的公司逐漸開始失去流動性,以及估值不斷下移……很多甚至是連在這個市場奮戰多年、經驗豐富的投資者都未曾經歷的。而令人高興的是,所有的這些變化都在向著市場化改革的方向不斷推進,而A股也勢必走入一個價值投資的最好時代。
|
關閉本頁 打印本頁 |